CBA盘口分析,CBA大小分,CBA让分推荐,CBA数据模型,辽宁vs广东盘口/聚焦CBA专业盘口分析:每日更新让分、大小分走势、球队疲劳指数与伤停影响,结合数据模型与风险管理,为中文球迷和投注者提供高质量、可执行的参考。
洞头网讯 连日来,“浙BA”篮球联赛在浙江大地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网络、报纸等媒体天天有“浙BA”赛事新闻。这不仅是广大群众特别是体育爱好者喜闻乐见的一大盛事,也唤起了我这个老球迷对洞头昔日球事的点点回忆。
1981年初秋的一个夜晚,我正坐在北岙中学老宿舍楼家中备课,突然有人敲门,我开门一见,是本校体育教师王为民老师,忙请他进屋。坐下后我问他来意,他说:“有一件重要的事请你帮忙。县体委决定下个月举办洞头县第一届‘海疆杯’篮球赛,急需设计一个奖章图样,制作金、银、铜牌,想请你设计一下,然后带到平阳金乡去制作。”我一听忙说:“这不行,这是代表政府形象的重大赛事,我怎样吃得消,你们应该去温州叫专业设计人员画。”他说:“温州、洞头都没有什么专业设计人员,我们商量过,由你设计。”我坚持不接受,他却边说边站起来到我家隔壁,叫来了小白老师(平阳金乡人)。小白过来一听说,就鼓励我:“邱老师,你行的,比金乡那些搞设计的人好得多!”并简单介绍了他家乡小五金作坊的制作情况。最后又补充了一句:“像你这样水平,如在我们金乡很抢手,三更半夜都有人去敲门请设计,很赚钱的!”显然又是在鼓励我。我听后笑着说:“他们水平高,是专门吃这碗饭的,我是业余的不行!也不会赚钱。”他俩听了都笑了。聊了一会,我心想,王为民、小白都是同校多年的老同事,关系都很好,太推辞感到不好意思,他来找我,也是出于对我的信任,不能让他下不了台。虽然他也没说有报酬,但能为本县体育盛事设计奖章也是我的荣幸。于是最后我答应他试试看,先画几张草图,到时交给体委审核,如行再画正稿。王为民立即说:“行!”并交代尽量抓紧弄出来,因为还要带到金乡制作。
根据体委的要求,我决定设计一个似国家勋章一样的,分主、附章两部分。主章为圆形,需体现篮球赛的主题元素;附章采用常见的长方形横框下加三角造型,写上奖章的名称,作为主章的悬挂与佩戴的支点。主章主体为奖杯,配以浪花及篮球图案,突显“海疆杯篮球赛”主题,并以红绸带环绕,寓意喜庆。为选择奖杯图样,我先后到县图书馆等处搜集了历届全国运动会奖杯和电影百花奖的奖杯图样,经过反复对比筛选,去繁就简,设计出一个能与海浪图案协调搭配的高脚奖杯造型,并将奖杯两侧的耳朵设计得夸张高耸,在杯身中心嵌上篮球图样,居于奖牌正中。同时在奖杯背景画出向四周放射的光线,以示金光闪闪。依据奖牌直径,在奖杯下方边缘绘制对称的浪花图案:正中为一组三个半圆波纹,两侧则顺着圆框边缘向左右延伸,各画一对相叠翻腾的浪头图案,形成浪花向上拥簇、托起奖杯的气势。最后沿圆框两边用飘扬的红绸带回环成圆形。上方的附章横框内,用宋体字书写“洞头县海疆杯篮球赛”。
草图设计好后,我交给了王为民。当天下午他就到学校告诉我,说体委有关领导们看了都感觉奖章设计得很好!元素丰富,主题突出,形象生动。但提出一个修改意见,建议把主章两侧的红绸带去掉,改为一个宽边的圆环,写上“为国争光,振兴中华”的口号。当晚,我便根据修改意见,按原定1:1规格重新绘制。删去了两侧的红绸带,加宽了圆形边框,在圆环上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用黑体写上“为国争光”“振兴中华”八个大字。并对整体布局稍作调整,涂上色彩,附注了相关说明文字,完成了正式图稿。第二天就交给王为民,他看了很满意,并说要马上带到平阳金乡去制作。我松了口气!
大约一周后,王为民收到了从金乡寄来的奖章成品。我拿了一个仔细端详,整体效果尚可,但模具制作不够精准,圆章中元素的比例与原设计有些偏差。还发现附章框内文字有误:“篮球”被刻成了“兰球”(别字),球赛的“赛”字被刻成了一个不规范的简化字,下方正中的那组半圆波纹也被省略了。我欲指出,但想到在那个年代一切模具都是手工制作的,不容易,再说也没时间了!我就没发声。心中庆幸自己匆匆忙忙折腾了几天,总算在洞头县第一届“海疆杯”篮球赛开幕前完成了这项光荣任务。后来,县体委为感谢我,让王为民送来了一条深蓝色的厚绒运动裤,我至今仍保存着。
当第一届“海疆杯”篮球赛结束举行颁奖仪式时,我坐在观众席上,看到获奖队员胸前挂着金光闪闪的奖牌,心中充满了欣慰!后来又得知往后的几届“海疆杯”篮球赛还一直在沿用我设计的这枚奖章,心中更是感到荣幸和自豪!
岁月匆匆,一晃几十年过去。当年这些与篮球相关的点滴往事,早已湮没在时光里,鲜为人知。有幸在近耄耋之年,看到洞头迎来如此盛大的“浙BA”篮球赛事,心中感慨万千!看到《洞头新闻》报文艺副刊征稿《百岛篮球故事》,我便提笔写下一点当年亲历的篮球往事,为洞头体坛历史添点小料,为“浙BA”盛事凑个热闹!
在“浙BA”篮球联赛如火如荼、点燃全省篮球热情的当下,我们的《百岛篮球故事》专栏收到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投稿。近耄耋之年的邱克峰老先生,以亲身经历,为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讲述了四十余年前洞头县第一届“海疆杯”篮球赛背后,一枚小小奖章诞生的故事。
这不仅仅是一篇关于设计奖章的技术回忆,更是一代体育工作者与爱好者赤诚情怀的生动写照。文中,邱先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在物资与专业条件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如何克服困难,倾注心血,为家乡首届篮球盛事设计象征荣誉的奖章。从最初的婉拒到勇于担当,从图书馆查阅资料到反复修改设计稿,从发现制作瑕疵到最终收获欣慰与自豪,每一个细节都流淌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家乡的深情。那条保存至今的深蓝色运动裤,正是这份朴素情谊的无声见证。
邱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饱含温度,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枚奖章,承载的不仅是赛场的胜负荣光,更是洞头体育发展史上一个闪亮点,是“为国争光,振兴中华”时代精神的缩影。当昔日的“海疆杯”与今日盛大的“浙BA”跨越时空遥相呼应,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篮球运动的蓬勃传承,更是一代代人对体育精神、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延续。值此“浙BA”赛事激战正酣之际,刊登邱先生的回忆,既是为洞头体育历史补上珍贵一页,也是向所有为地方体育事业默默奉献的先行者致敬。他们的故事,如同那枚设计精巧、虽有小瑕却金光不减的奖章,永远闪耀在百岛的记忆长河中。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洞头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洞头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洞头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